close

相信大家接觸手機的時間一定不少

看久了會對眼睛造成傷害

常常聽到藍光對眼睛不好

到底是怎麼個不好法

該怎麼保護自己的眼睛呢

看看下面這篇吧

 



之前試用了兩款BenQ的手機,其中B50這款中階機內建了低藍光的功能,開啟這功能後,看起來螢幕會變比較黃,標榜有降低了藍光強度,並做一些其他的最佳化調整,來保護眼睛。
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很有爆點的新功能,但自己對這種標榜護眼的東西功效如何,覺得還蠻好奇的,所以後續就把手機拿去用光譜儀做檢驗。

後來在看檢驗報告時,又想到,網路上有很多〈手機藍光到底傷不傷眼?〉、〈怎麼看待這些濾藍光工具?〉的文章,但訊息似乎有點分歧,有些文章把藍光說得很恐怖,也有些文章認為這樣的說法有誤會,並不全面...,自己以前讀到這些文章時,就覺得很混亂,而且滿肚子疑問了,於是就想說趁著寫報導的機會,把這件事情理清楚,於是除了做光譜檢驗之外,也跟螢幕業界、眼科醫生..等做了一些簡單的詢問,而延伸出這篇文章。(結果自己又生出一篇網路文章XD)





不知道源頭是什麼,但每每講到手機螢幕傷眼這個話題時,藍光總是被特別提出來討論,所以看手機(3C產品)時,螢幕發出的藍光到底傷不傷眼?
關於這個問題,大安双明眼科王孟祺院長在他的網誌上有好幾篇文章,解釋得非常清楚,建議大家可以從第一篇看下來,整個3C螢幕傷不傷眼?是什麼原因?有什麼迷思...等等問題的邏輯就非常清楚了。(王孟祺醫師:眼科最前線粉絲頁 )

小編也就文章裡的說法,跟衍生出的一些疑問,去訪問了王醫師。
這是這次量測出的,iPhone 6 螢幕幕的光譜圖。我們說的藍光傷害,指的是波長在400~500奈米這一段的藍色系光線造成的傷害,這些藍色系光線波長短,能量高,容易穿透視網膜,因此被認為會對眼睛的黃斑部造成傷害。



但其實,看東西的時間、距離、光線、角度姿勢(反光昡光)...等,都會會造成眼睛疲勞,這些都要注意不要過度,才不會造成眼睛的疲勞。

如果有一個3C傷眼犯罪集團,那裡面的成員會有不良亮度、不良距離、過長時間、不良光線、不良角度、藍光....等等等,而藍光並不是裡面的老大,也不是最有影響力的那一個,這個犯罪集團要幹壞事,是要靠裡面的成員合作來完成的。而且眼睛的傷害也不只黃斑部病變一種,只防藍光而忽略了其他不良成員所造成的傷害,並不能真正的保護眼睛。。

藍光會穿透角膜至視網膜,造成黃斑部細胞老化,但要接受多少的藍光、照射多久,才會對黃斑部造成傷害,目前還沒有什麼動物實驗或文獻可以確切證明3C產品的藍光對眼睛造成損傷,而且藍光傷害屬於慢性傷害,需要長時間觀察,實驗時多是固定的強度和波長來照射,和現實生活的狀況並不相同,臨床實驗上有它的難度,於是在醫界也還沒有定論。

國際照明委員會(IEC)按照藍光強度發佈了一套生物安全標準,分為四級,零和一級的藍光傷害度較小,但也不能長時間直視,二級的話就已經是眼睛不能直視的程度了,所以可以上市的一般LED燈,多符合零級跟一級的標準,這方面也是有個檢驗標準在把關的。

所以也不必把藍光當成罪魁禍首,更不可以把藍光當成唯一罪犯,以為使用了濾藍光工具,就是拿到了免死金牌,就不注意螢幕亮度、不注意周遭亮度、不注意時間、不注意姿勢、不注意距離...等,有恃無恐的看,這樣是反而會讓眼睛更疲勞,對眼睛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





一直盯著這種降低藍光的黃螢幕看,會有一個副作用就是:看久了會讓人覺得想睡覺。


(圖片來源:王孟祺醫師-眼科最前線/ 哇靠!藍光 之 藍光藍光我愛你)

我們白天吸收太陽光時,視網膜上有個叫「節細胞」的構造,裡面的黑視蛋白會吸收光線裡的藍光,刺激我們的反應力、血壓、體溫...等,並將訊號傳到腦下視丘的睡眠中樞,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讓我們保持在清醒的狀態。
反過來,到了晚上,沒有光線照射,藍光的刺激也減少,褪黑激素分泌上升,就會讓人覺得想睡覺。因此正常適度的接受藍光,可以讓我們的生理時鐘、睡眠週期比較正常。
所以一般工作場所大多會用白色光線,而咖啡廳、餐廳這種想讓人放鬆的地方,就會選擇用燈泡或暖黃的照明。
瞭解藍光跟生理時鐘的關係後,也就不難瞭解為什麼一直盯著低藍光的畫面,或是戴著黃黃的防藍光眼鏡看東西,藍光的刺激少了,久了就會覺得昏昏沈沈想睡覺的原因了。

不是說那些降低藍光的工具不好,而是使用時別矯枉過症,凡事還是適度使用,以眼睛覺得最舒服的狀態為準比較好,如果要戴抗藍光眼鏡,或使用降藍光工具,可以晚上使用,較能避免在不對的時間接收藍光,抑制了褪黑激素,擾亂生理時鐘。








調整螢幕亮度時,就把RGB的強度一起降低了,而且色調不會偏黃,所以這個動作本身,就可以減少藍光的亮度/強度了。所以把亮度調整到眼睛看來覺得舒適且剛好的亮度,就是一個最容易,也最基本的,可以降低藍光的方法,並不是一定要用濾藍光的工具;

王院長提到,舉例來說,如果把螢幕亮度開到100%最強,再戴上一個標榜可以抗15%藍光的眼鏡,那就是還有85%的藍光量沒有過濾掉;但如果把螢幕亮度調到50%,等於RGB的強度也都減少50%,這樣的降藍光效果反而比較顯著。
所以使用降藍光的工具時,如果亮度沒有配合著做適當的調整,那整體的效果還是不好。

如果降低了亮度,再配合單獨降低藍光強度,那防藍光的效果的確是加強了,但單獨降藍光時,畫面一定會偏黃,一般人看不習慣外,工作中要處理圖像或影片的人,也沒辦法接受這種畫面,這時候適當調整亮度,還是最簡單的護眼方法。

另外白色是RGB三種顏色的強度都最強,藍光成分就高,反過來,黑色就是三種顏色都強度都最小,有藍光的面積少了很多,藍光值也會少很多,所以像iPhone裡有內建反相顏色的功能,讓白的變黑的,黑的變白的;有些電子書App也可以把頁面的底色換成黑色,若要單純看文字時,把底色變黑也可以降低藍光的強度。(再配合降低白色文字亮度更好)









藍光雖不是傷眼主因,但這跟大家要不要使用濾藍光工具,並沒有直接關係。
因為到底有沒有傷害?怎樣才會傷害..之類的問題還沒有定論,所以有人可能覺得為求安心,或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想法,或工作真的很長時間必須盯著螢幕...還是想用濾藍光工具,這時候要考慮的就是這些工具有沒有效果?要怎麼用?之類的問題了,接著來看光譜儀檢測後的結果吧。

檢測的項目
現在最普遍的防藍光方法就是安裝降藍光App、戴濾藍光眼鏡,以及貼濾藍光保護貼。
我這裡檢測了幾項...
一個是BenQ手機裡內建的那個降藍光軟體,畢竟這題目是因它而起,所以也想檢測一下它的效果,其實現在很多手機裡會有的閱讀模式、調整螢幕白平衡...這些功能,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。

第二個是安裝了Google Play上下載次數最高的那款濾藍光App來做檢測,App裡有不同的濾藍光等級,以及不同的色調可以選,程式推薦是自然色,所以我就以自然色 × 不同濾藍光等級 × 不同螢幕亮度這些組合,來測量藍光強度的變化。

第三個則是買了兩片標榜有濾藍光效果的螢幕保護貼,一片標榜藍光阻隔率有59%,但是透明無色的,另一片則是標榜可抵抗藍光傷害45%,而且是透明黃色的,分別測量了他們濾藍光的效果。

至於眼鏡,一來測量費用的問題,二來狀況跟保護貼應該會蠻像的,所以就沒有針對眼鏡做測試。


檢測的工具
測量時是用掌中光的手持LED檢測儀來測量的。
測量的時候就將機器接上安裝了分析軟體的電腦,並將機器對準開/ 關藍光功能的白色螢幕(光源)來測量。測量保護貼時,則是把螢幕貼放在iPhone螢幕上方,用同樣的方式直接測量。










首先測量BenQ B50裡內建的降藍光功能,不過首先要對這功能做一下說明。
BenQ內建的這個降藍光,不只是色溫變黃,整體亮度也會拉低,而且改變色溫時,也會針對RGB三色去做微調,讓那個黃看起來不要那麼奇怪,盡量降低對原色的干擾,看起來是有比一般濾藍光軟體要多做一些調整。
而且它有強中弱三種程度的效果,除了變黃的程度不一樣外,螢幕亮度也不一樣,這裡為了看不同程度,以及不同螢幕亮度跟降藍光強度有多大關係,所以做了幾種組合的測量。

1. 關閉降藍光 × 螢幕亮度100%
2. 開啟最強降藍光 × 螢幕亮度100%
3. 開啟最強降藍光 × 螢幕亮度25%(此功能預設值)
4. 開啟最弱降藍光 × 螢幕亮度100%
5. 開啟最弱降藍光 × 螢幕亮度25%



看圖表之前先說明一下,橫座標是各色光譜,縱座標是光的強度,這是一個相對值,所以不能用這些數值去說這支手機的藍光比較強,那支手機的比較弱,只能看同一支手機上,這些光的強度變化。
我其實量了兩次。第一次得到的是沒有賦予單位的色度座標(Y軸)的原始值,就是上面這張圖,但這可能跟大家常看到的圖表單位不一樣,所以我又去做了一次測量,得出有300uw/nm、500uw/nm這種單位的圖表,但因為後來這次少做了一個...@@...所以有一部份我就用沒單位的那個圖表囉...
兩個的差別只是有沒有把強度計算成有單位的數值而已,這不影響測量藍光強度有沒有降低的結果。

首先看第一種狀況,也就是沒有做任何措施,而且螢幕又開最亮的測量結果。
▼無單位版


▼有單位版


▼接著開啟最強降藍光功能,搭配兩種螢幕亮度作測量。


從圖裡可以看到,開啟降藍光功能後,藍光的最高值都有降低,螢幕亮度再降,藍光的峰值變更低;同時R跟G的強度也都有降低,而且螢幕調暗,再加上開啟降藍光,差別更明顯。開啟最強降藍光時,螢幕真的還蠻黃的。



▼ 再來看最弱降藍光,搭配兩種螢幕亮度的結果。



開啟最弱降藍光的話,螢幕沒有那麼黃,這組對照有單位版的看起來,藍光強度降低外,R跟G值的強度也有等比降低的樣子。
雖然是程度最弱的降藍光,但跟完全沒開啟時的藍光量還是差了很多,這裡雖然是以B50為例,但其他手機的閱讀模式也可以參考一下,如果想開閱讀模式,但又不想螢幕太黃的話,或許可以折衷一下,程度不要開那麼強,但是配合把螢幕亮度降低來降藍光。








並不是所有手機都有內建降藍光或是閱讀模式,所以很多人會自行安裝濾藍光的App,於是就也想測量看看,這裡我安裝了Google Play上一搜尋就出來,下載量也很大的那套,搭配的手機是Xperia Z3。其實Z3裡也有內建調整螢幕白平衡的功能,那個我當然是維持在預設狀態囉。

因為這個App也有不同百分比的濾藍光強度,以及不同色調可以選擇,這裡我一樣選擇不同強度,再搭配不同的螢幕亮度來測量看看,但跟上面測B50不同的是,我選擇程式推薦的自然色來測量,看看自然色的狀況下,是不是還有降藍光的效果。


測量了這幾種組合(都是自然色):
1. 關閉濾藍光 × 螢幕亮度100%
2. 濾藍光強度80% × 螢幕亮度100%
3. 濾藍光強度80% × 螢幕亮度25%
4. 濾藍光強度30% × 螢幕亮度100%
5. 濾藍光強度30% × 螢幕亮度25%

一樣先看都沒開啟,而且把螢幕開到最亮的時候測量出來的數值吧。
▼無單位版


▼有單位版



把濾藍光強度開到80%,看看不同亮度下有怎樣的變化。


可能因為是自然色的關係,各色光譜分布的波形(比例)並沒有太大的變化,看數值也是統統都有降低,色溫也在中間偏白一點。而螢幕調暗後,藍光的強度降得相當明顯。選擇自然色,並把濾波量調高時,螢幕看起來就有比較暗了,再把螢幕亮度調到25%其實就視覺來說太暗了,這是為了測量條件統一,才調到這個亮度,平常使用時不用調到這種亮度。



那麼濾藍光的強度降到30%的話又是怎樣呢?



在看這組數值時,覺得RGB的強度都沒有什麼變化,有點奇怪,就把另一次測量的結果也拿出來看..結果如下...這組就顯示螢幕亮度降低,RGB也都有跟著降低了。(我也不知道上面那一組怎麼了...@@)


把這組測量結果,對照亮度都是100%,但沒開App的數值,也發現雖然只有濾波強度只有30%,還是蠻有效果的。
其實自己在室內,環境亮度比較不會變來變去的地方使用時,比較傾向螢幕亮度調到30~40%,濾波強度大約也是30~40%就行了,如此有把藍光強度降低,手機又比較省電。








帶去測量的兩款保護貼,都是在網路上買的,買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專業的判斷,就是看產品怎麼描述它抗藍光,然後覺得不錯,有吸引人的點就買了。測量保護貼時,搭配的手機都是iPhone 6,而且也都是挑白畫面測量。
首先來看一下iPhone 6在螢幕亮度50%,螢幕沒有貼膜的狀況下,測量出來的色度是如何。


第一款是看到它寫抗藍光阻隔率59%,然後只有0.2mm,又寫有防指紋、疏水抗油,而且最重要的是,它是透明的(包裝上寫透明偏淡藍),不會有黃色干擾,又有防藍光,當下覺得猴塞雷啊~就買了。


把這保護貼放在iPhone 6上,螢幕亮度維持一樣,在50%,測量出來的結果是....RGB的強度幾乎沒有變化...


對這樣的測量結果,當然會覺得奇怪(不是59%抗藍光嗎..),不過其實這片有用另一種機器測量過。
這是一台全光譜穿透率量測儀,一般保護貼廠商要測試時,也多半是用這種機器來測,主要是讓光源穿透保護貼,來看它的光譜分布。
測量時把機器接到電腦上,開啟搭配的專用軟體,經過暖機後,把保護貼放在平台上來透光測量,並用一組台上沒有放保護貼的數據來做對照。


結果如照片,上面那塊,紅色的線是沒放保護貼時,各色光譜的強度曲線,綠線則是放了保護貼之後的結果,可以看到,綠線藍光強度雖有比較低,但幅度不大,只有一點點,並沒有產品宣稱的59%抗藍光效果。


下方光譜圖是各波長光的穿透率,藍光部份穿透率也蠻高的,另外整體的可見光穿透率測出來是88.53,但包裝上寫透光率是99%...
經過這兩種測試,這片透明保護貼的抗藍光效果,並沒有宣傳上說的那麼好。

那另一片呢?
另一片買的時候,因為想和透明保護貼做對照,所以就鎖定在買一片黃的抗藍光保護貼,其他條件則是因為看到它有標明SGS專業抗藍光認證,想說既然有背書,那就來測測看囉。


螢幕亮度不變,也是50%,測量結果是這樣~藍光強度有降低,但R跟G就沒有太明顯變化(甚至R還稍微高一點點),色溫也降低,結果就是有抗藍光效果,但貼上後螢幕看起來黃黃的...




各種測量看下來的結論並不驚喜,但很明顯。
螢幕變黃,或是透黃的保護貼,濾藍光效果比透明或自然色的要高,所以挑保護貼或眼鏡要有效果的話,沒辦法,還是得忍受看起來黃黃的樣子。
而且看到標榜百分之多少多少抗藍光效果的話,最好也看一下廠商的介紹頁面,或是粉絲團...之類的,有沒有出示檢驗證明,最好有正是的測量圖表,這樣比較保險(但如果廠商存心去網路上抓圖偽造,那也看不出來就是了...這還要看廠商的良心..@@)

如果選擇用軟體,那亮度調暗,藍光強度也會變低,所以開啟濾藍光同時,配合降低亮度的降藍光效果更好,所以如果真的很不習慣看黃黃的螢幕,選擇自然色或是程度不要調太強,用降低亮度來降藍光,也是一個折衷的方法,但亮度也不要調到眼睛會吃力的程度,而且還是要記得保持距離。

最重要還是控制瀏覽時間、適當舒服的距離、不要在過暗的地方看手機、角度注意一下有沒有反光、螢幕亮度調整到最舒適的狀況、飲食上也適量攝取像葉黃素之類的營養素....等等等,方方面面配合,才是有效的護眼之道吧~

祝大家都可以有一雙犀利又健康的眼睛~


感謝:
東方光能 
大安双明眼科王孟祺院長 
協助完成文章~

轉貼於:http://www.mobile01.com/newsdetail.php?id=16361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藍光 手機 保護眼睛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njin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